厂家介绍电力电缆的如何布线
作者:揽潮线缆
2016-02-24 13:47:01 来源:【工业电器网】 浏览量:
江苏揽潮线缆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电力电缆的大型企业。江苏揽潮线缆公司专业技术人员为您详细介绍电力电缆如何布线
电力电缆在电力系统主干线中用以传输和分配大功率电能,控制电缆从电力系统的配电点把电能直接传输到各种用电设备器具的电源连接线路。电力电缆的额定电压一般为0.6/1kV及以上,控制电缆主要为450/750V。同样规格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在生产时,电力电缆的绝缘和护套厚度比控制电缆厚
价格异同点
铜芯电缆电缆和控制电缆都跟铜价的波动有关,通常情况下,铜价波动500元/吨,价格会有1个点的波动, 控制电缆芯数通常有两芯,三芯,四芯,五芯,六芯,但截面通常不超过10mm。电力电缆常用的电压是0.6/1kv,通常截面为1.5-400,芯数通常用两芯,三芯,四芯,五芯,3+1芯,3+2芯,4+1芯。通常情况下3芯的用于高压的情况会比较多,价格也较高,价格波动的比较频繁。两种电缆在询价时只需要知道是什么电缆,几芯的电缆,横截面多少,发给厂家就可以报价了。控制电缆在价格变动上没有电力电缆大。
电力电缆的绝缘层材料应具备哪些主要性能?
答;应具备下列主要性能:
(1)高的击穿强度;
(2)低的介质损耗;
(3)相当高的绝缘电阻;
(4)优良的耐放电性能;
(5)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和机械强度;
(6)绝缘性能长期稳定。
交联聚乙烯电缆和油纸电缆比较有哪些优点?
答:(1)易安装,因为它允许最小弯曲半径小、且重量轻;
(2)不受线路落差;
(3)热性能好,允许工作温度高、传输容量大;
(4)电缆附件简单,均为干式结构;
(5)运行维护简单,无漏油问题;
(6)价格较低;
(7)可靠性高、故障率低;
(8)制造工序少、工艺简单,经济效益显著。
电力电缆通过一定负载电流时,一定会发热的,随着负载电流的增大,电缆表面温度就越高,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果可想而知。如:聚氯乙烯(PVC)电缆,是以线芯温度70度为上限考虑的,表面温度会低5~10度。所以电缆表面温度在60度以下基本是安全的,从电源维护考虑,当然是温度越低越好。
电力电缆在运行中发热原因如下:
1、电缆导体电阻不符合要求,造成电缆在运行中产生发热现象。
2、电缆选择型不当,造成使用的电缆的导体截面过小,运行中产生过载现象,长时间使用后,电缆的发热和散热不平衡造成产生发热现象。
3、电缆安装时排列过于密集,通风散热效果不好,或电缆靠近其他热源太近,影响了电缆的正常散热,也有可能造成电缆在运行中产生发热现象。
4、接头制造技术不好,压接不紧密,造成接头处接触电阻过大,也会造成电缆产生发热现象。
5、电缆相间绝缘性能不好,造成绝缘电阻较小,运行中也会产生发热现象。
6、铠装电缆局部护套破损,进水后对绝缘性能造成缓慢破坏作用,造成绝缘电阻逐步降低,也会造成电缆运行中产生发热现象。
电力电缆产生发热现象后,如不找到原因及时排除故障,电缆继续连续通电运行后将产生绝缘热击穿现象。造成电缆发生相间短路跳闸现象,严重的可能引起火灾。
绝缘老化变质:
电力电缆绝缘要收到伴随电作用带來的热化学及机械作用从而使绝缘介质发生物理及化学变化使介质的绝缘水平下降绝缘受潮中间接头或终端头因结构上下密封或安装质量不好而造成绝缘受潮;制造电缆包铅时留下砂眼或裂纹等缺陷竾会使电缆受潮
电缆过热:
造成电缆过热的原因有很多内因是电缆绝缘内部气隙游离造成局部受热从而使绝缘炭化外因是安装在电缆密集地区电缆隧道等处的电缆穿在干燥管中的电缆以及与管道接近的电缆会因电缆过负荷或散热不良而使绝缘加速损坏
机械损伤:
主要是指外力作用造成的电缆损伤这主要是尤与车辆振动等机械作用使电缆变形电缆变形导致弯曲过度损坏了内绝缘或导致绝缘内部产生气隙
护层腐蚀:
尤与电解作用或化学作用使电缆铅包腐蚀因腐蚀性质啝程度的不同铅包上有红色黄色橙色啝淡黄色的化合物或类似海绵的细孔
过电压造成击穿:
大气过电压啝内部过电压使电缆绝缘所承受的应力超过允许值而造成击穿
尔切对实际故障进行分析表明许多户外终端头故障是尤与大气过电压引起的
中间接头终端头的设计和制作工艺问题:
剥离半导体时损坏内绝缘或绝缘表面有微粒、灰尘等杂质;电缆头密封不良,使绝缘内部有水分,导致绝缘受潮;电缆接头工艺不标准,密封不规范,造成接地;制作环境湿度偏大,引起制作部位(电缆头)绝缘整体性受潮;电缆接地出现错误,导致接地线形成环流或断裂。
针对电力电缆的以上7种类型故障,可以结合实际制定对策。对中间接头和终端头制作工艺,
可以加强入网电缆头附件试验,在执行相关规定的基础上,严格把关;剥离护套、绝缘屏蔽层半导体层时细心操作,对绝缘表面进行彻底打磨和清洁,防止杂质颗粒遗留在绝缘上;安装环境的湿度
保持低于70%。对电缆安装作出了一系列明确规定:铠装层和铜屏蔽层必须单独接地,且其截面不小于25平方毫米;单芯电缆必须是受电端一点接地,三芯电缆必须两端接地,同时要对电缆线鼻做镀锡处理。为防止电缆因外力受损,可以对受力部位做穿管保护并加以固定,中间接头外部加以防护,接头两边加固定防护;在施工过程中,保证线鼻不被外力扭动变形,如果必须要做扭动处理的,应采取措施使表面平整;电缆附近有施工队施工时,要增加醒目示牌,必要时派人提醒施工人员。
一、电缆进水的危害
一般来说,电力电缆在生产时都是不能进水的,电缆内部必须干燥,因为严酷的电场电压试验,因而进水的电缆不能出厂。
一旦电缆进水后,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水树老化现象,最后导致电缆击穿。水树是直径在0.1m到几微米充满水的空隙集合。绝缘中存在的杂质、气孔及绝缘与内外半导电层结合面的不均匀处所形成的局部高电场部位是发生水树的起点。水树发展过程一般在8年以上,湿度、温度、电压越高,水中所含离子越多,则水树发展越快。
水直接进入低压电力电缆中,引起钢带、铜带等金属腐蚀,绝缘性能下降。水透过绝缘时,会引起电缆击穿,甚至爆炸伤人等。
二、电缆进水的原因
(1) 保管时
新买的成盘电缆,其两头均使用热缩塑料密封套封住,用户在用去一段之后,余下的一头就用塑料纸一裹,外面用绳子扎一下,密封性不好,日子一久,水汽就会渗入电缆。
(2) 电缆敷设时
电缆敷设时,其用塑料纸裹住的电缆头有时会浸在水中,使水进入电缆;在牵引和穿管时,有时会发生外护套破裂现象,导致水进入电缆。
(3) 敷设后
敷设后,未及时进行电缆头制作,使未经密封处理的电缆端口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甚至浸在水中,使水汽大量进入电缆。
(4) 电缆头制作时
在电缆头制作时(包括终端头和中间接头),由于制作人员的大意,电缆端头有时会滑入有积水的电缆井中。
(5) 电缆运行时
电缆运行中,发生中间接头击穿等故障时,电缆井中的积水便会沿着缺口进入电缆;在建筑工地,外力引起电缆破损或击穿,也会发生电缆进水。
三、电力电缆进水的处理对策
电缆进水后干燥处理非常困难(如用热氮气加压吹燥),一般也没有配置相应的设备。实际操作中,如果电缆端头进水,只是锯掉前端几米,如整条电缆已进水,就无法可取,只能报废。因此,电缆进水的防止,应以预防为主,主要采用以下措施:
(1) 电缆头应密封 锯掉的电缆端头,无论是堆放还是敷设,均要用塑料密封起来(采用电缆专用的密封套),防止潮气渗入。
(2) 电线敷设后要及时进行电缆头的制作。
(3) 购买电缆时,必须选择质量过硬的厂家。
由于绝缘中的杂质、气孔等是水树发生的起点,因而电缆质量的好坏对防止水树老化至关重要。
(4) 加强电缆头制作工艺的管理
一旦电缆进水,则最早出现击穿现象的往往是电缆头,因而电线头制作得好,可以延长电缆的整体寿命。如电缆在剥离半导体层时,在半导体层上竖着划几道,然后像甘蔗剥皮一样剥去半导体。但在用刀划时,若划得太深,便会伤及绝缘层,给水树的产生带来机会。另外,在焊锡时,因找不到电源,就会直接用喷灯来熔化焊锡,此时,火焰会损坏铜屏蔽层及绝缘层,因而要杜绝这种现象,正确的办法可配置UPS,因为焊锡所需时间一般仅为10min,功率不过500W。
(5) 采用冷缩电缆头
冷缩硅橡胶电缆附件,制作简单方便,不用喷灯,不用焊锡。且硅橡胶电缆附件有弹性,紧紧地贴在电缆上,克服了热缩材料的缺点(热缩材料没有弹性,在电缆热胀冷缩的过程中,会与电缆本体间出现间隙,这就为水树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6) 长电缆采用电缆分支箱
如几条长电缆,每条长度在3km左右,对于这样的电缆,除了做中间接头外,还可采用一至二个电缆分支箱,一旦其中的一段电缆进水后,不会扩散到其它段的电缆,而且在电缆故障时也便于分段查找。
(7) 10kV系统中采用8.7/10kV等级的电缆
该等级电缆绝缘厚度达4.5mm,而6/10kV等级电缆的绝缘厚度为3.4mm。由于电缆绝缘厚度的增加,降低了场强,能防止水树的老化,同时,由于l0kV中性点小电流接地系统在单相接地时,电缆要承受1.73倍的相电压,且按要求要运行2h,因而,有必要加厚电缆绝缘层。
(8) 采用PVC塑料双壁波纹管
该管耐腐蚀、内壁光滑、强度与韧性良好,因而在电缆直埋敷设时,可大大减少电缆外护套破损。
(9) 电缆沟(管)与电缆井的设计
由于条件的限制,一般的电缆敷设均采用直埋或电缆沟形式,而且以直埋为多,南方属于沿海多雨地区,电缆沟或电缆井中长年有积水。由于电缆沟或电缆井的深度会超过下水道的深度,排水很困难,因此在规划时,就应进行协调,便于电缆沟(井)的排水。如无法做到电缆井不积水,则应把电缆井中的中间接头用支架撑起。
另外,重化工区内化工企业较多,在巡视检查中发现,化工厂附近的电缆沟中的电线,有些外护套已严重变形,因而,化工厂附近的电缆沟必须有完善的排水设施。另外,在电缆排管设计时,要尽量直,减少弯头,使电缆便于敷设;同时,在电缆井制作时,分成大电缆井和小电缆井,大电缆井可用来牵引电缆、盘圈、做中间接头,而在马路当中等不便于做电线井、却必须有转角的地方,改做小电缆井,该电缆井只是在敷设电缆时用来放置转向滑轮。
(10) 电缆的试验电缆头制作完成后
在投运之前做一次高压直流泄漏试验,以后,只对变电所出线电缆做预试,其它电缆不做试验。因为,变电所出线电缆一旦故障,短路电流会对变电所设备造成很大冲击,因而发现电线有问题,就要加强运行管理及时调换。
笔者认为,电缆故障的后处理,与电缆试验后发现故障的电缆,两者处理起来一样的麻烦,需查找故障点,甚至调换电缆。前者的缺点是:非计划性停电;短路电流的冲击优点是:不做试验可延长电缆的寿命(有些电缆试验做出来不理想,却依然可以运行很长时间,况且直流试验后会增加电缆击穿的可能),故障点比较明显,易于查找。后者的优缺点正好与前者相反。
因此,对于不做试验的电缆用户,着重做好其供电可靠性,如对用户供电的10kV开关站,均采用双电源,实现调度自动化,一旦一条进线电缆故障、就马上切换到另外一条电缆供电。事实上,新的《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中,对交联电缆不再规定隔一定时间做直流耐压试验,只测绝缘电阻,因而更可简化电缆的预防性试验。
电力电缆的型号及品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型号及产品表示方法
1.用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的大写表示绝缘种类、导体材料、内护层材料和结构特点。如用Z代表纸(zhi)
;L代表铝(lv);Q代表铅(qian);F代表分相(fen);ZR代表阻燃(zuran);NH代表耐火(naihuo
)。
2.用数字表示外护层构成,有二位数字。无数字代表无铠装层,无外被层。第一位数字表示铠装,第二位
数字表示外被,如粗钢丝铠装纤维外被表示为41。
3.电缆型号按电缆结构的排列一般依次序为:绝缘材料;导体材料;内护层;外护层。
4.电缆产品用型号、额定电压和规格表示。其方法是在型号后再加上说明额定电压、芯数和标称截面积的
阿拉伯数字。如VV42-10 3×50表示铜芯、聚氯乙稀绝缘、粗钢线铠装、聚氯乙稀护套、额定电压10kV、
3芯、标称截面积50mm2的电力电缆。
电力电缆型号各部分的代号及其含义
1.绝缘种类:V代表聚氯乙稀;X代表橡胶;Y代表聚乙烯;YJ代表交联聚乙烯;Z代表纸。
2.导体材料:L代表铝;T(省略)代表铜。
3.内护层:V代表聚氯乙稀护套;Y聚乙烯护套;L铝护套;Q铅护套;H橡胶护套;F氯丁橡胶护套。
4.特征:D不滴流;F分相;CY充油;P贫油干绝缘;P屏蔽;Z直流。
5.控制层:0无;2双钢带;3细钢丝;4粗钢丝。
6.外被层:0无;1纤维外被;2聚氯乙稀护套;3聚乙烯护套。
7.阻燃电缆在代号前加ZR;耐火电缆在代号前加NH。
充油电缆型号及产品表示方法
充油电缆型号由产品系列代号和电缆结构各部分代号组成。自容式充油电缆产品系列代号CY。外护套结构
从里到外用加强层、铠装层、外被层的代号组合表示。绝缘种类、导体材料、内护层代号及各代号的排列
次序以及产品的表示方法与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相同。如CYZQ102 220/1×4表示铜芯、纸绝缘、铅护套、
铜带径向加强、无铠装、聚氯乙稀护套、额定电压220kV、单芯、标称截面积400mm2的自容式充油电缆。
充油电缆外护层代号含义为
1.加强层:1代表铜带径向加强;2代表不锈钢带径向加强;3钢带径向加强;4不锈钢带径向、窄不锈钢带
纵向加强。
2.铠装层:0无铠装;2钢带铠装;4粗钢丝铠装。
3.外被层:1纤维层;2聚氯乙稀护套;3聚乙烯护套。